多读,就是反复读。据说,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“二十二遍读书法”,他对一篇好文章,前后读22遍之多,并深有体会地说,把文章读熟后,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,多读成诵,应当就是记忆之本。
推荐一定要订阅《语文报》,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。拿到报纸,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,准备一个本子,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。
强记,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,进行记忆。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,如语文中的音形义、外语中的单词等。理解了的要背诵,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,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。
古诗文,背诵后更易理解,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——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。久而久之,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,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。当然,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。
勤写,不只是写作文,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曰记、听课笔记、读书中的圈点评注、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。
在初三阶段,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除了区统考、模拟考、毕业考和升学考外,小考小测月月,这时经常会有失误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,很容易影响情绪以至对自己产生怀疑。其实,在大考前出现失误是件好事,自己的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,漏洞就补啊。
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因学习方法或学习行为不当而导致学习发生困难的现象。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,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。笔者的做法是: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档案,加强调查与观察,随时记录学生反映的困惑和问题,采取相应矫正措施,并对矫正结果跟踪记录,以便及时反馈、及时调整。
中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是消灭错别字。
我们说了,常用汉字至多不会超过3000个,但是要把这3000个汉字真正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一个高中生,甚至大学生,写错别字,是很常见的现象。生活中有关写错别字的笑话故事层出不穷。有个外出经商的年轻人托人捎信要家人给自己送伞,而信中误写成“送命”,把家人吓了个半死。有个粗心学生给老师写信,把“贵体安康”写成“遗体安康”,快把老师气死了。国内文革时期,年轻人信奉“读书无用论”,文化基础差得很,有个青年给在外做工的父亲写信说家里的事,把“上调”写成“上吊”,把“转正”写成“专政”,把“够吃了”写成“狗吃了”;结果竟然写成:哥哥上吊了,姐姐专政了,家里的粮食狗吃了。好端端一封报喜信被他写成报忧报丧的信了。乌鲁木齐一家企业让日本印制包装袋,误把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,误了大事,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。写别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都是难免的,问题是写了别字,要认真校对改正。毛泽东主席也写过一个别字,他在一篇谈旧体诗的书信中把“贻误”写成“遗误”,有个青年给指出来,毛泽东热情肯定了青年的意见,并且立即改正过来。
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知识的过程,不存在什么速效的方法。学生时期是集中每天的时间在积累,此期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是非常重要的,祝愿正在读初三的同学们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