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,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,得出的越多越好,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、或与结论有关的、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,进行推理或演算。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,条条大路通北京。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,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,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。
适应老师的习惯。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,长短不齐、在所难免。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,适应学生;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。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,从现在适应老师,长大了适应社会。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。不同层次的老师,学生用不同的方式,眼睛向内、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,与老师共同进步。
抓住关键。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: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,接着引入新课,进行分析、论证、推理。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,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。
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。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,思则是主动地思考。
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,他们都毫不例外的做到了勤奋努力,因此多年来我告诫我的学生:对于学习“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!不肯在学习中努力付出也就不可能提高成绩,所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要在学习中勤奋努力的诗句: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业精于勤荒于嬉,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!”结合在当下面对中考和高考,如果面对学习不能勤奋努力,那么只能是:“初中不努力,中考就伤悲!高中不努力,高考更伤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