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。可以说,一个人在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质后,主要是通过阅读来汲取信息,陶冶文化情操的。大量的阅读还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,譬如说,你要提高口语水平,就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会话,你的谈吐要有深度,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就必须有大量阅读的“输入”;只读不写也是远远不够的。要写出地道的英文,得先从阅读入手。
这8个雷区,一轮复习时一定不要踩,以免事倍功半。对时间认知误区,从一轮复习开始一直到“高三一模”,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。所以往往容易出现“前松后紧”的状况,即开始第一个月还抓得比较紧,但一个月后就开始松懈,认为来日方长,何必抓得这样紧,所以在时间把握上就比较随意,甚至可能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。
想做什么立马去做,避免拖延拖延症可能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一种“症状”吧,尤其对高三的学生来说,那么多的作业那么多任务,那么多想做的事,会不会有想要拖一拖的时候呢?其实这种想法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。当你有想拖延的想法时,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。就拿写东西来说,我好几天没有写东西了,总想再等一等想个好内容再写,但这样拖下去就足足拖了近十天,那么最后是怎么开始的呢?我们先不想要写多长的文章,先整个框架,想出标题,其实只要这第一步走出去了,那剩下的部分就“下笔如有神”了。很多时候是大家的想象吓退了自己。对高三生来说,没有一门课是可以轻轻松松就学好的,每门课都有繁重的任务,这样堆在一起就让人无从下手,懒得下手。
要看每个人的感悟能力了。由于如何做习题是我辅导材料中的一个重点,已做了相当详细、缜密的剖析,在这里就粗浅地概括了一下。
脱离学科语言。学科语言不等于教材语言,但是也不是说你复述材料就得分,这次考试在政治生活主观题部分,有很多同学会在这部分很准确的用经济生活语言解释问题,这很好,但是,“二次转化”是让你再翻译成政治,不能把不加解释的生肉就摆在答案里面。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