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演讲习惯。让学生会整理、表达自己的思想,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。读的习惯。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,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初一,每天读一、两分钟,有好处,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,伟人的感染力、教育力,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,学生与大师为伍、与伟人为伍的时候,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,一旦形成习惯,学生会终生受益。
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,学好物理既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,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。平时,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。实际上,只要抓住物理学的特点,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是完全可以把物理学好的。一、善于观察。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,找出其中的运动变化规律,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。要学好物理,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。
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
(1)声音在液体中传播
材料:手机、气球、细线、水槽、水。
方法: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,用一根长线密封好。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,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。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,手机开始振铃。这样,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,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。如图1所示。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。
(2)水凸透镜
材料:气球、细线、水。
方法:用一个透明的气球,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,用细线扎紧,让太阳光照射气球,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。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,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,通过气球观察,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、放大的虚像。
(3)气体的性质实验
材料:气球、广口瓶、双孔橡胶塞、两根玻璃管(一弯管,一直管)、两用气筒。
①验证玻意耳定律,证明大气压的存在。装置如图2所示,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,把气球放入瓶中,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。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,封闭直管,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,发现气球变大;向里打气时,气球又会变小。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,体积增大,压强减小,体积减小,压强增大。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。
②验证盖·吕萨克定律,证明气体的热膨胀。
在气球内稍充气,并把直管封闭,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,使瓶内受热,就会发现气球变大,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,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。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,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,温度升高,体积增大,温度降低,体积减小。
说明: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,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。
(4)物体的沉浮条件
材料:薄气球、水、酒精、盐水。
方法:用一个薄气球,装入水,密封好,缓缓放入水中,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。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,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。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,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。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。
(5)动量定理
材料:大气球、砖块、锤子。
必要的时候,家长与孩子该一起每天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核查。一般说来,制订作息时间和计划应注意四点:(1)根据用脑规律,科学安排时间。比如说,背诵英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进行;(2)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,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;(3)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;(4)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和睡眠时间。
初一是打基础的时期,主课有数学、英语、语文(少数校开物理)。初中三年的安排,初一是培养代数习惯,适应初中生活,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候。所以初一的知识点不多,虽然作业多一些,但没有明显的落差感,没有明显的分数差别。